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 日期:2018-09-27

  【按】9月26日上午,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大学堂开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及中外媒体记者等参加开幕式。中国学者代表,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内容如下: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中国学者向大会致辞,表达对大会的祝贺与祝福。

  八年前,许嘉璐先生高瞻远瞩,倡导并发起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每届论坛主旨鲜明而富有特色和活力,论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为推动世界各大文明体的交流对话,相互了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说,这个主题非常切合当今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这个主旋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后来他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对此都有进一步阐述。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16次用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这是他对此构想的一次集中阐发。这一思想在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均有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不仅如此,这一构想和实践的展开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我们看到,从“一带一路”到最近的中非合作论坛,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其中,文化文明的角度非常重要,就我们的论坛宗旨与使命而言,可以说没有人类文明的共通相融意识,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顺利展开。文明象征了一个特定民族文化、特定宗教理念的思想灵魂和根本理念,应该说世界各大文明总体上都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愿景。但是由于具体的语言、民族、历史、文化环境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各大文明体在一些观念表述上就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不同。这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理一分殊。应该说,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需要本着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精神,展开对话、交流与融通。

  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平等、开放、包容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和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文明观。上述文明观,立足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共通共融意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今天亟需树立这种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在文明观上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一体意识,才能有效化解文明差异不同所可能带来的纷争与冲突。

  文明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文明是一个生命活体,都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我们相信,在世界各大文明体的共同努力下,文明体之间的交流对话、相融相通一定能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动力和纽带。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编辑:李巧妹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8-09-27 10:48

  【按】9月26日上午,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大学堂开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及中外媒体记者等参加开幕式。中国学者代表,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内容如下: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中国学者向大会致辞,表达对大会的祝贺与祝福。

  八年前,许嘉璐先生高瞻远瞩,倡导并发起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年,每届论坛主旨鲜明而富有特色和活力,论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为推动世界各大文明体的交流对话,相互了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说,这个主题非常切合当今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这个主旋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后来他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对此都有进一步阐述。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16次用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这是他对此构想的一次集中阐发。这一思想在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均有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不仅如此,这一构想和实践的展开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我们看到,从“一带一路”到最近的中非合作论坛,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其中,文化文明的角度非常重要,就我们的论坛宗旨与使命而言,可以说没有人类文明的共通相融意识,就不可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顺利展开。文明象征了一个特定民族文化、特定宗教理念的思想灵魂和根本理念,应该说世界各大文明总体上都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愿景。但是由于具体的语言、民族、历史、文化环境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各大文明体在一些观念表述上就呈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不同。这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理一分殊。应该说,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需要本着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精神,展开对话、交流与融通。

  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平等、开放、包容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和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文明观。上述文明观,立足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共通共融意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今天亟需树立这种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在文明观上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一体意识,才能有效化解文明差异不同所可能带来的纷争与冲突。

  文明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文明是一个生命活体,都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我们相信,在世界各大文明体的共同努力下,文明体之间的交流对话、相融相通一定能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动力和纽带。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编辑:李巧妹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