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_中国孔子网

朱陆之争

来源:作者: 2017-11-09 10:51:00

  南宋朱熹和陆九渊所代表的两派之间的学术思想争论。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是宋代心学的开创者,由于哲学体系不同,他们之间或通过聚会或通过书信多次进行争辩。比较集中的有两次:第一次是淳熙二年(1175)由吕祖谦邀集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史称鹅湖之会。会上,以陆九渊及其兄陆九龄为一方,朱熹为一方,就修养方法、治学方法问题展开面对面的争论;第二次是鹅湖之会以后,朱熹、陆九渊之间通过书信往来就“无极”,“太极”问题展开辩论,实际上是关于本体论的争论。

  关于修养方法和治学方法的争论。鹅湖会上陆九渊指责朱熹讲的“格物穷理”,要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是一种“支离”破碎、烦琐而不切实用的方法,而他的“切己自反”、发明本心则是一种“简易”直捷、快速达到“豁然贯通”的方法。陆的批评,使朱熹大不高兴,会议不欢而散。后来,朱熹讥讽说:“子静(指陆九渊)之学,只管说一个心。……若认得一个心了,方法流出,更都无许多事……所以不怕天,不怕地,一向胡叫胡喊……便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此语生动地刻画了心学功夫论的特点。

  关于“无极”“太极”的争论。陆九渊及其兄九韶不同意朱熹对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关于无极而太极的解释,认为不应“以‘无极’字加在‘太极’之上”(《陆九渊集》卷二《与朱元晦》)。他们说,《太极图说》不是周敦颐的著作,即使出自周之手,也是早年的思想,周后来改变观点,不再提“无极”。而朱熹则认为“无极而太极”就是“无形而有理”;如果“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不足为万化根本”。他强调“太极”是“无方所”、无形态,通贯全体、无所不在的超时空的本体。陆九渊虽然也承认“太极”的存在,但认为“太极”就是“心”,“太极”就是标志“心体”的范畴,既然如此,说“无极而太极”就是在“心”之外、之上加上别的最高本体。他指责朱熹在“太极”之外加上“无极”是“叠床上之床”“架屋下之屋”,而且“言来言去,转加糊涂,此真所谓轻于立论,徒为多说,而未必果当于理也”(同上)。

  朱陆之争表现了南宋时期理学与心学的思想分歧,他们在揭露对方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的批评是颇中要害的,对以后哲学思维的发展和明清哲学家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吸取、改造,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二者都把先验精神(“理”或“心”)作为本体,都把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绝对化,所以其哲学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一致的。黄宗羲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近,原无有背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志同道合乎?”(《宋元学案》卷五十八《象山学案》按语)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