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规划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钱凤仪 2017-09-29 11:14

  【原文】

  《论语·述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0-10岁

  人之初生,对应的是《乾》初九爻,爻辞对应的形态是《姤》卦。人在幼年阶段,包含诸多不确定因素,其智力和体力柔弱低下,不足以用应对诸事,故而《乾》初九爻辞曰:“潜龙勿用。”

  三才之道,阳在初下为“潜”,如同种子在地下刚刚生根发芽,《乾》卦称为“龙”;《乾》卦由《坤》卦依次变化而来,《坤》为“用”,为《乾》所用;《坤》初六动成《复》,《复》与《姤》旁通。阳在下而阴盛,故而阳之龙不可用。故而爻辞为“潜龙勿用”,以待阴爻消落。《乾》卦其他爻辞,逻辑上都是有依据的。

  男童和女童不同,所以男人和女人也不同。男童三岁吃闲饭,女童三岁想当家。《坤》卦初六爻辞曰:“履霜知坚冰至。”

  《系》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童年之时,不能自主,不辨善恶,故而夫子不论。

  10-25岁

  大约十五岁上下,对应《乾》九二爻,爻辞对应的形态是《同人》卦。《杂卦传》曰:“同人,亲也。”《乾》卦九二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同人》《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论语·里仁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青少年,应该学习仁道,这样可以避免有坏的结局,为“志于学”。《同人》与《师》旁通,《同人》六二为卦主,《师》卦九二为《坎》爻,故而言“志”。

  《易经》的爻位,初为地下,二为地上,故而二称为“田”,《乾》九二正成《离》爻,《离》为“见”,《乾》卦为万物变化之因,终极原因不可见,故而称神“龙”,综合一起就是“见龙于田。”

  《同人》卦《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虞翻曰:“君子谓乾。师坤为类,乾为族。辩,别也。乾,阳物。坤,阴物。体,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以乾照坤。故‘以类族辩物’。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这个年龄段,学习的核心是能辨别善恶、是非。人出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习知识,能辨别善、恶与是、非,是人在走向社会之前最重要的一课。人重最要的是品德,有了品德才能独立思考,为善而不为恶。人若没有知识,自然不能固守道德,会不辨善恶,会成为平庸的恶人,甚至会成为罪恶的帮凶。而《乾》九二的爻辞,说的是,向有大德的人求教是再最好不过了学习途径了。《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努力学习,热爱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励志向古代贤人看齐,是“志于学”。

  25-35岁

  三十岁上下,对应《乾》九三爻,爻辞对应的形态是《履》卦。《履》卦卦辞曰:“履虎尾。不咥人。亨。”是说,明白礼义规矩,则能避免小的过失,导致大的祸患。踩到老虎尾巴是小患,被老虎咬到是大祸。《论语·季氏篇》: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履》卦与《谦》卦旁通,《履》六三为卦主,《谦》九三体《艮》,《艮》为止,为耻,知道羞耻才能立身、守礼节,故而知礼以立身,为“而立”。古人理论上变《讼》为《履》制定礼仪,用以避免争夺。

  《论语·季氏篇》:“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充分地掌握礼法和道德规范,且能在与人相处和交往中熟练地恪守、运用,才为“三十而立”。

  35-45岁

  四十岁上下,对应《乾》九四爻,爻辞对应的形态《小畜》卦。《小畜》卦卦辞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密云不雨,人生多不如意,多积累知识,可以解除迷惑、困惑,故而言“不惑”。

  《小畜》卦与《豫》卦旁通。《豫》卦《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顺而动”。如同斯宾诺莎所言,把握了事物的充分原因,就是主动的,只知道事物的部分原因,就是被动的。四十岁上下,当年富力强,当勇于践行,努力学习。只有“不惑”,才能得心应手。

  积累的知识,超过一般人,能辨别世上的是是非非,能“传道解惑”,为“四十不惑”。

  45-55岁

  五十岁上下,对应《乾》九五爻,爻辞对应的形态是《大有》卦。《大有》卦《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君子以遏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顺天休命”,君子知道这一道理,为“知天命”。人在五十岁上下,若是家长,官长,切莫可恣意妄为。自然界阴阳消息,人谋鬼谋,循环往复。自然之道,才是真正的命令,皇帝、长官、家长的命令,不是“最高指示”。

  《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周易集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之道。虞翻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信”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是故知幽明之故荀爽曰: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既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故“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矣。交合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虞翻曰:魂阳物,谓乾坤也。变谓坤鬼。乾纯粹精,故主为物。乾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虞翻曰:乾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郑玄曰: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也。九六,金水之数。木水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终物。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故无所差违之也。知周乎万物荀爽曰: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乎万物”也。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九家易》曰:言乾坤道济成天下而不过也。王凯冲曰:知周道济,洪纤不遗,亦不过差也。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也。侯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乐天知命,故不忧荀爽曰:坤建于亥,乾坤相据,乾立于已。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乾,为乐天。乾下有伏巽,为知命。阴阳合居,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荀爽曰:安土谓否卦,乾坤相据,故“安土”。敦仁谓泰卦。天气下降,以生万物故“敦仁”。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曲成万物而不遗荀爽曰:谓二篇之册,曲万万物,无遗失也。侯果曰: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荀爽曰:昼者,谓乾。夜者,坤也。通于乾坤之道,无所不知矣。是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干宝曰:否泰盈虚者,神也。变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万物无常方,易之应变化无定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韩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虞翻曰:继,统也。谓乾能统天生物,坤合乾性,养化成之,故“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侯果曰:仁者见道,谓道有仁。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百姓日用而不知侯查曰:用道以济,然不知其力。故君子之道鲜矣。韩康伯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故常无欲以观妙,可以语至而言极矣。显诸仁,藏诸用(如休谟所言,事物的原因是经验不到的),王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也。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侯果曰: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盛德大业至矣哉荀爽曰:盛德乾天。大业者地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王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生生之谓易荀爽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成象之谓乾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既备,以成乾象也。效法之谓坤,案:爻犹效也。效乾三天之法,而两地成,坤之象卦也。极数知来之谓占孔颖达曰:谓穷极蓍策之数,逆知将来之事,占其吉凶也。通变之谓事虞翻曰:事谓变通趋时。以尽利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太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矣。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乎神也。夫唯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者也。夫易广矣,大矣虞翻曰:乾象动直,故“大”。坤形动辟,故“广”也。以言乎远则不御虞翻曰:御,止也。远谓乾。天高不御也。以言乎迩则静而正虞翻曰:地谓坤。坤至静而德方,故正也。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虞翻曰:谓易广大悉备,有天地人道焉,故称备也。

  了解自然规律,顺从自然规律,为“知天命”。

  55-65岁

  孔子认为人在六十岁上下的经历,最好依照《大有》卦上九爻。《大有》上九爻辞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系辞》曰: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大有》卦与《比》卦旁通,《比》卦上六为《坎》爻,《坎》为“耳”,《比》上六应在六三,六三体《坤》,《坤》为“顺”,故而言“耳顺”。

  《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有知识也好,会讲话也好,关键看的是行动。所以什么都可以听,但信不信,关键在落实。

  善、恶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是不可抗拒的。为善有为善的道理,作恶有作恶的理由。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子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按照客观规律,存在就是现实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正确地了解他人欲望、体会他人情感、倾听他人的心声、感受他人的诉求,为“六十而耳顺”。

  65-70岁以上

  《论语·里仁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无妄》卦下震上乾,《震》为日出,为“朝”;九四爻为《巽》爻,《巽》为听,为“闻”;《乾》为天“道”。综合一起,为“朝闻其道”。《无妄》卦与《升》卦旁通,为死中得生之象,为走向死亡而生。此句之意为,一旦明白有关仁义道德的道理,即使面对死亡,也不遗憾,也不会胡作妄为。按照《序卦传》,《升》卦之后是《困》。《升》卦《象》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困》卦《象》曰“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一旦知晓天道,就该顺从天道,超越生死,勇往直前。人生于世,只要活着,就避免不了困惑、困难、坎坷。人若能知晓天道,做到超越生死,由此才能本着天理、人理而为。

  孔子认为人在七十岁上下的经历,最好按《谦》卦之象所展示的形态《序卦传》曰:“大有而后谦。”《谦》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虞翻曰:“君子谓三。捋,取也。艮为多;坤为寡;乾为物,为施;坎为平。谦乾盈益谦,故‘以捋多益寡,称物平施’。”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道法自然,谦谦而行,谦谦而为,则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此体现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