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一周文化要览 | 厚植文化情怀 弘扬时代精神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2-06-18 14:21

文化“两创”看山东主题报道活动走进潍坊寒亭


  6月15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共同主办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潍坊市寒亭区,来自中国网、中国孔子网、鲁网的媒体记者参与此次报道,深入了解潍坊市寒亭区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生动故事与可喜成绩。本次主题报道聚焦潍坊市寒亭区在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乡村美德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走进中国年画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杨家埠风筝博物馆、潍坊数字文创经济研究院等地,深挖潍坊市寒亭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立体化展现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传承风采。【详情】

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活动并致辞。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是疫情以来首次在北京以外线下举办的主场活动,也是“全国低碳日”10周年主场活动。活动以“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活动前,与会领导共同参观了2021年全国少儿低碳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全国低碳主题展、山东低碳主题展。【详情】

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举办


  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举办。此次演出季是沿黄流域的一次艺术盛会,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九省(区)戏曲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为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演出季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将多维度展示灿烂的黄河文化,立体化呈现黄河文化的时代新气象。期间,将组织开幕式、优秀剧目展演、“我们的新时代”小戏组台演出、“一剧一评”专家研讨会、剧目视频直播、组建“沿黄九省(区)戏曲发展联盟”等系列活动。【详情】

人文社推出“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


  为了全面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一百多年的创作成就,人民文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第一辑40种)日前面世。丛书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方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这套丛书计划收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近八十位散文名家的精品力作。现在推出的是第一辑共40本,以《鲁迅散文》打头,这40本散文集里也包括现代文学史上和当代文学史上的很多著名作家。这套书所有的入选作家、入选篇目,均经过编委会专家的反复论证、慎重选择、严格把关。每本书的篇目均由业界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精心编选,按照作品发表时间排序,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历程。文本内容有一些是依据人文社社已出版过的权威定本,有一些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重新编辑,是一套经权威专家审定的精良版本的名家散文集。【详情】

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共建敦煌研究院


  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兰州开幕,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敦煌研究院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的目标,强化文物保护和公共服务示范引领,实现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平衡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今后五年内,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将重点从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石窟保护与安全防范长效机制、“数字敦煌”,开展石窟考古研究和文物价值挖掘、敦煌文化多元展示与合作交流,培育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推进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等七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详情】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记者6月11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据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3类。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共18项,总面积达7.06万平方公里。今年是我国首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5周年。35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了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有效机制,有力推进了自然保护地与自然遗产协同保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比例为89%。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优于国际平均水平。【详情】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正式上线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6月10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该数据库包含汉籍资源36部793种4千余册,共计37万余叶。从整体上看,该批汉籍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有东传日本的中国刻本,还有相当数量的和刻本及日本学者的汉文著作,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示中日典籍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发展轨迹和渊源脉络。据悉,“中华古籍资源库”目前在线发布古籍资源超过10万部(件),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读者可免登录在线上获取这些珍贵资源。此次捐赠也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日本友人向中国无偿捐赠汉籍规模最大的一次,既延续了两国历史上“以书会友”的友好交流传统,也开启了海外汉籍实体回归的新篇章,为新时代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详情】

“世遗之城”福建泉州举办首届“福狮”文化节


  6月13日,世界遗产城市福建泉州启动首届“福狮”文化节暨鲤城区“宋江阵•青狮祈福”演武大会,展示“闽南青狮”传统文化内涵及特色形象,宣传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天,泉州鲤城区与黎明职业大学签约,启动“古城百匠守艺人 文化遗产新设计”传承发展计划。启动仪式后,15支青狮表演队伍从泉州府文庙泮宫口出发,沿中山路走过金鱼巷、花巷、镇抚巷、奎霞巷、通政巷、玉犀巷,把“福狮”祝福洒满古城。在当天下午举办的青狮文化研讨会上,泉州各相关部门与15个武馆馆长相聚一堂,围绕如何传承、发扬青狮文化积极建言。据悉,本届“福狮”文化节将持续至7月,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古城“福狮”文化联展,包括“宋江阵•青狮祈福”摄影展、“狮意古城”——与福狮同游泉州文化展、“巷狮”风物展、“匠•狮”百件福狮雕刻艺术展、“风狮爷•石敢当”福狮文创手办展及福狮文化之“青狮”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展演。【详情】

三星堆公布最新发掘成果:确认三星堆祭祀坑年代 新发现小祭祀坑群


  记者6月13日从在四川广汉召开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获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除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4号、7号、8号祭祀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考古人员还在祭祀区新发现了小型祭祀坑群和建筑基址。据介绍,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例如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等。另外,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详情】

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亮相”:官方虚拟人伽瑶邀客云游丝路


  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手打造的“数字敦煌x腾讯互娱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6月15日在兰州宣布成立。双方合作打造的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首次“亮相”。未来,她将以展览虚拟直播、丝路文化科普、IP创新跨界合作等方式与大众见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互动。未来,基于“云游敦煌”小程序构建的敦煌文化知识图谱,结合AI技术,伽瑶还将智能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敦煌文化知识,成为云游敦煌的首位数字讲解员,随时随地跟线上游客交流敦煌文化知识,带领更多人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研究院借助学术研究成果的优势和腾讯的前沿数字技术,将文化与科技实现深度融合。此次双方再度携手,不仅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造更多可能性,也将进一步推动实现数字文保与时代共进,文保成果和人民共享。【详情】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