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楼宇烈
14.jpg

楼宇烈

一九五五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 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 一九六○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 经 历: 一九六○年七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 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五年八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九九○年起中国哲学博士导师。

  • 楼宇烈: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以开阔博大的胸襟包容天下、协和万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我们坚定文化主体性,也以宽广的胸怀,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合作,更加自信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详细]

    2023-09-11 09:37
  • 谈“为己之学”

    通过阅读来开阔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每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要我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上面发表一点想法,我就想到了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所以就定了那样一个题目叫“为己之学”。刚才主持人... [详细]

    2019-04-26 08:54
  • 楼宇烈:文化,要实现人的自觉自律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中国传统文化中,刑法和礼法的关系耐人寻味。相对而言,刑法体现出强制性,礼法体现出自治性;刑法以武化人,礼法以文化人。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 [详细]

    2018-11-26 10:19
  • 楼宇烈:中国文化复兴与中医文化复兴相辅相成

    20120616101240-1801032409.jpg

    5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做客北京市“传统、传授、传心、传承、传播”跨学科学习班名家讲堂第一讲,为学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详细梳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提出中国文化复兴与中医文化复兴相辅相成的观点。 [详细]

    2018-05-09 17:18
  • 楼宇烈:文化振兴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

    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强大,最终要落在文化的强大上,要落在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低上,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复兴,实际上是最关键的。通过文化,让我们的国民都走进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才能够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详细]

    2017-12-22 10:12
  • 楼宇烈:中国复兴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QQ截图20170905095951.png

    日前,由深圳市元一国学研究中心和宝安城市学院联合举办的“凤凰国学堂”第二场讲座在深圳市宝安区开讲,著名学者楼宇烈为大众带来以“中国复兴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详细]

    2017-09-05 09:48
  • 楼宇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

    把“时”、“中”、“和”三种思想很好地融合起来,吃透了,把握住了,我想儒家考虑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就都有了,做一个真正的儒者也就不难了。 [详细]

    2017-07-30 20:51
  • 楼宇烈: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 [详细]

    2017-07-30 20:43
  • 楼宇烈:中国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的话来说,中国近百年来,在文化上曾经“失魂落魄”,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一个真正需要重新反思、探讨和评价的时候,并要对它作出一个新的评价来。楼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 [详细]

    2017-04-21 09:36
  • 致力于体悟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儒雅君子

    他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等国学大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近60年,桃李芬芳;他是中华文化真诚的倡导者、实践者,活跃于各种文化活动、国学讲座中,不知疲倦。他,就是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 [详细]

    2017-03-24 14:56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