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曾振宇

儒学专家曾振宇福州开讲:我们为什么还要怀念孔子?

2017-09-07 15:45:00  作者:黄坚  来源:海峡生活网

曾振宇教授在福州开讲。(摄影 黄坚)

  6日上午,由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指导,福建省宗教事务服务中心、福建省禅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宗教中国化系列公益讲座在福州隆重举行。本期邀请的是全国著名儒学专家、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曾振宇教授,此次演讲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怀念孔子?”。

  参加此次公益讲座的人员有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黄进发厅长、林致知副厅长、宋哩副厅长、萨支农副巡视员,福建省禅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法度法师,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350余人参加。

  曾振宇教授在讲座中说到,我们之所以到现在依旧怀念孔子,是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非常丰富,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去吸收,去领悟。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某种意义上,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而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中,孔子是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文化象征。在西方社会,博爱、同情、友善等等基本价值观是“挂搭”在上帝名下;在中国文化中,仁、义、诚、信、忠、孝、廉、耻等人伦规范则是与孔子儒家思想紧密相连。在全世界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许多基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尽管在概念与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在价值指向与人文关怀上却具有共通性。所以我说,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儒家文明绵延发展了两千五百多年,到现在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曾振宇教授。(摄影 黄坚)

  首先,从仁的文字学起源看,清代的大学者阮元认为夏商无其字,到西周初而有其音,其义由“人”表达,最早出现“仁”字是在《周官礼》这本书中。郭沫若认为,“仁”字在春秋之前是不存在的,乃春秋时期出现的。曾教授认为,罗振玉当年收藏的甲骨文中,有个字实际上就是“仁”字,当然,针对此说,仍然存在争议。

  从“仁”字演变结构看,有多种写法,如身心合一即为仁。从传世文献看,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仁、东夷的“夷”字以及“人”这三个字形音都是一样的。庞朴认为这和东夷人的道德风尚存在相当大的关系,人与人见面相互作揖,表达敬意。

  从字形上分析,从尸从二,像人跪拜之形;从考古看,根据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在夏朝之前夷分九种就存在了,就此而言,仁字起码在夏朝已经有了。从《尚书》看,仁字出现了两次,《诗经》中出现了多次,意思是美德。另根据上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中山国的中山鼎(其埋葬时间应为公元前310年前后)的铭文上看,就有仁字。之后,在《左传》《国语》中,仁字就大量地出现了,分别是33次、24次,而且对仁义的界定非常多,如只有具备了德、正、直,才是仁。

  其次,分析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曾教授认为,在儒学发展史上,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仁提升到孝悌忠信之上,并注入了全新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总体而言,孔子的仁论包括三大特点:从哲学层面看,爱无差等、仁者爱人。这是超越宗法关系和等级关系的人类普遍之爱,表现在对父母、兄弟、他人以至于一草一木、山川大地之中。为此,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二程朱子从天理的高度谈仁,认为天理就是至善的,天理反映到人道就是仁。

  从实践伦理与工夫论意义上看,爱有差等。其涵义为立爱自亲始,即爱源于父子、兄弟、家人等亲情之中;同时,立爱自亲始也表明了孔子仁学的逻辑方法论,由家到国,家国并举,推己及人。孟子于此发挥仁爱三境界:亲亲、仁民、爱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至此,就达到了冯友兰先生说的天地境界。孔子仁论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仁乃纯粹自然、不计功利。仁本身就内在于人性之中,由此而言,人性平等。徐复观也认为,人性就是仁。孔子所主张的仁者安仁,就是以仁为乐。

  曾振宇教授说到,我们作为儒家学问的学徒、道徒,要好好读书,了解儒家思想的真意,把握儒家的真精神,不要只看到表面上的东西,要知道儒家两千多年一脉相承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在把握儒家思想方面,每一位青年学者都是一盏灯,一个传承者。目前来讲,学好儒家思想,成为一个承载者、担当者,可能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儒家的真的思想在制度层面作用不会太大,但是在安身立命的民间信仰上,在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上,能起很大的作用。现在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些人希望整个社会都粗鄙化,道德文化越低下越好,整个民族都流氓化了,百姓就不会思考是非善恶了,但其实这样的危害是很大的。现在的年轻人很被看好,家教普遍比较好,道德水平普遍较高,都是君子、淑女。所以大家对自己要有高的要求,要具备对“道德”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去盲目顺从。

听课现场座无虚席。(摄影 黄坚)

  据记者了解,作为学术名家,曾振宇先生始终关注新时代的文化走向。“中国文化特区”、“孔子定律”等专有名词,是他的发明创造,耐人寻味。曾教授一直关注自由儒家的发展动向,他坚定认为儒家思想包含着大量的自由,自由可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挖掘。曾教授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孔子定律”,认为这是中国历代王朝更迭中隐含的规律,并且强调,现下整个国家与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是对“孔子定律”回归的一种寄望。曾振宇对社会问题的解读总是那么深刻到位,显现着真儒家的济世风范和担当精神。(记者 黄坚 福建福州报道)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