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科学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为人类文明整体进步和持久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2022-07-26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1月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的其一就是要“心中有民”。领导干部只有心中有民,才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22-06-0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就全世界而言,在星汉璀璨的古老文化中,如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玛雅文化、两河文化、希腊与罗马文化等等,因种种原因,有的早已中断,有的或遭摧残而出现较大断层失去光泽。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连绵不断,虽也几经跌宕,却从未中断,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05-27仁、礼关系在传统社会的历史嬗变过程中呈现出合—分—合的发展趋向。孔子最突出贡献之一就是重新整合这两种原本就合而为一的道德因子,仁、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无仁,礼则不成为礼;无礼,仁则无所依托,仁礼统一成为超稳定的政治伦理模式,从而对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和国家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治国理政实践和领导干部个人修养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2-03-2011月20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再次当选为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会后,光明网记者就围绕理解实学的概念、范畴、价值,中国实学研究会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采访了王杰。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