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方寸聚神韵,文浪涌奎文

来源:中国网作者: 2022-08-10 15:29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方寸天地有乾坤,在雅致之间微中见宏,尺幅之中窥大千世界。”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被称为“东方神技”,令世人折服。

  潍坊核雕,作为当地特种工艺之一,从清代末年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潍坊核雕渐渐走出国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礼核雕”。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民间工艺大观园中,独树一帜,魅力十足。近年来,潍坊核雕以其古典的意境和东方神韵声名鹊起。

  

  深谙其纹,荟聚指尖上的“大世界”

  “妙手丹心,盈寸之间得天下。”潍坊核雕主要是以桃核为主,巧妙的利用桃核上的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麻纹,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马拉车、核舟、器皿、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立体造型,有深有浅的浮雕形式,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现代人物、工农兵形象、人名、吉语印章等内容。

  

  其中最著名和最普遍的题材是核舟,以东坡游赤壁最为常见。“夜游赤壁”舟上五人,须眉毕见,箬蓬、窗、楫、壶、炉等应有尽有,船舷左右有窗8扇,开合灵巧,窗户上浅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笔画刚劲,字迹清晰。

  可谓是,主题突出,概括性强;观赏作品,玲珑剔透;把玩作品、浑朴亮丽;佩戴作品,相得益彰;核雕印章别具风格......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

  雕刻万千,毫厘间;城市更新,文化延

  一张木桌,一把刻刀,一个桃核,经过构思、设计、雕刻,一件艺术品跃然而生。这就是潍坊80后核雕的代表性传人田洪波的生活日常,也是他想一直延续下去的梦想。

  田洪波手拿各式刻刀,在桃核之上“上下翻飞”,一枚普通的桃核逐渐褪去原本模样,变身为核雕艺术品。“桃核上的童年”系列作品,是田洪波的倾力之作。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曾经承载着多少家庭的重担,留下了铭心的记忆,如今,成为了80后年少的追忆。从车把到车铃,从链条到车镫,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灵活自如,精细如丝。车轮用牙签轻轻晃动一下,轻轻松松地转动起来。作品整体,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车轮上的辐条需要用放大镜看得更加通透。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人如何参与到非遗传承中?”为了传承核雕这门手艺,田洪波穷20余年之功,刻苦钻研,借纹用纹巧妙运用,实现了手、脑、核三位一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雕手法,其作品锚链等结构整条雕刻没有任何粘结,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无私地传授给爱好核雕的青年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奎文区秉承“让非遗点亮美好生活”的理念,积极培育非遗传承新路径,奎文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多个部门广泛与驻潍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对接,共同策划举办了非遗进高校系列文化活动,把非遗保护传承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和架构之内,赋予传统文化鲜活而持久的机制性生命力,让城市充满蓬勃生机,城市加速更新脚步。

  非遗之美,万千红;矩阵相融,奎文红

  精美的纸鸢,讲述着潍坊的历史;

  栩栩如生的杨家埠版画,在刀笔见描绘潍坊之美;

  活灵活现的布老虎,尽显传承人的心灵手巧;

  陈年的佳酿,道出丰收的芬芳;

  金黄的炒糖,映衬着美满的幸福;

  雍容华贵的红木家具,彰显着城市的底蕴与辉煌.......

  

  这里不是别处,就是奎文区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综合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是传统文化聚集地,非遗传承人欢聚地,非遗产品集散地,非遗手造创新地......该项目占地约2800平方米,拥有非遗直播中心、非遗手工艺展销大厅、非遗美食展销大厅、非遗丝织展销大厅以及非遗研学中心5大板块,并打造了“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专门展厅,并将“直播、体验、娱乐、旅游、研学”等多种业态进行有效整合,打造高品质、综合性的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山东手造、文旅融合和文化产业等长足发展。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古老非遗融入现代审美,刺绣传承人李银凤将原本挂在墙上的刺绣艺术与旗袍、丝巾、荷包、手提袋等生活用品相嫁接,成为大众个性消费的“畅销品”;恒盛斋点心传承人设计的“传统风筝”精美造型亮相风筝会后引起国际友人高度关注,销量大增;铸铜印传承人李瑜设计的作品《文房雅器》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今年以来,奎文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汇聚“非遗+节会”、“非遗+文旅”、“非遗+产业”、“非遗+研学”、“非遗+电商”、“非遗+文创”等举措......群众对非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开创了奎文区非遗工作新局面,目前全区已打造非遗传承基地15处,涌现各级代表性非遗项目33个、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9名,城市文化氛围风起云涌,浪花滚滚,传统文化浸润城市大街小巷。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