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山东大学“历下论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三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成功举办

来源:儒果儿微信公众号作者: 2022-12-18 11:51

  2022年12月11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孔子研究院《走进孔子》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大研究生》杂志协办的山东大学“历下论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三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于线上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东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大学、山东社科院等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郭萍老师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老师致辞。黄玉顺老师首先代表儒学高等研究院对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接着对会议的缘起和以往的举办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会议的名称之来源、典故做了阐释。黄老师指出,我们需要在继承先哲的思想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不能脱离传统;但另一方面,不能陷入复古主义、原教旨主义,否则就会导致灾祸。因此,“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宜于今世”这两点,应当是我们今天进行“历下稽古”的宗旨,也是落实“历山心传”的要领。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分会场。分论坛一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郭萍老师(上午)和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倪超老师(下午)主持。分论坛二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姚裕瑞老师主持。16位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们以“体用与境界”为主题,从各个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断碰撞思想、交流学术、交融感情,内容多具前沿性与探索性。各位点评专家对文章也给予了详细、认真的评价,同学们纷纷提出疑问,就报告内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上午场的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梁月琪,题目是《以“赤子之心”通达“生生之心”——罗汝芳对阳明家庭伦理的发展与对孟子孝悌观的补充》,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老师进行点评。向老师针对论文的论题和框架以及表述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认为其选题比较有价值,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文章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行文逻辑有待厘清;对于一些内容的论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对罗汝芳思想贡献等只是提及,并未展开分析。并且对于文章中引用、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向老师也提了出来,给予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陈春芳,题目是《理学转向心学的“诚意叙事”——以季本的“诚意”思想为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孟少杰老师进行点评。孟老师认为选题很具有价值,文章关注到阳明后学的学者,这对理解阳明学的发展很有意义。此外,孟老师认为该文章中还有几点问题有待商榷。如,季本的所提出的“诚意”说或许已经在阳明那已经完成了,而季本作为阳明后学或许只能把他的思想看成对阳明的补充,因此,论文论证中就需要有所说明,且论文主副标题或许反过来更好。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金雨薇,题目是《勇以至一——论<中庸>中的知仁勇》,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郭萍老师进行点评。郭老师认为论文选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来说都很具有意义,特别是论文单独把“勇”提出来,对理解儒家德性很有帮助。郭老师又结合儒家的“君子”与西方的“绅士”观念对论文所涉及的概念进行了评析。郭老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也作了指点,认为论文题目和内容存在一定偏差,应该将题目提到的“勇”概念贯穿全文;此外,论文似乎没有怎么提及《论语》《孟子》有关“知仁勇”的内容,这显得略有不足,建议增添相关材料。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唐哲嘉,题目是《太虚是吾体,天地皆吾用——林兆恩的“太虚”观》,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邓联合老师进行点评。点评伊始,邓老师就说自己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为其打开了新的知识领域,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也很有意义。邓老师也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修改意见。邓老师认为,论文需要把林兆恩的太虚、先衍、气等思想的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另外,邓老师建议将林兆恩的思想放到宋明理学的气学、心学的脉络上,以显明其独特性,这样对于研究林兆恩的思想更有意义。同时,邓老师认为文章当中还存在引用经典文献不规范的问题。

  下午场的第一位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祁博贤,论文题目是《王弼<老子注>“虽贵以无为用,不能捨无以为体”新诠》,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老师进行点评。沈老师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的选题,认为从体用的视角审视王弼乃至中国哲学是很有意义的,对论文中一些提法也表示了认可,该论文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打破学界以往既有的观点。沈老师对文章中一些观点提出了修改意见,如对“道”内涵的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反省,道不能简单理解为本体,而或是自然、无为;同时,文章对体用论的理解也有待深化,将道理解为本体或存在问题。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振辉,论文题目是《孔子的“慎独”思想发微—— 以<仲尼曰><孔子诗论>为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安宪老师进行点评。罗老师认为文章切入视角新颖,关注到学界新的动向,并且能善用新的材料,这是值得肯定的。论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引用的材料并不能就是认为是孔子所说的,文章中对此欠缺说明。另外,在论证细节方面,文章中有多处存在以结论作为论证前提的问题,这点需要注意。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王闻文,题目是《阳明“四句教”思想发覆》,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罗祥相老师点评。在正式点评之前,罗老师就如何写好论文以及好论文的标准给大家做了分享。并根据这些标准展开对论文的评述。罗老师指出,该论文选题很有价值,关切哲学史上重要话题,并且很具有问题意识,行文规范。同时,罗老师也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文章论述中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建议修改。罗老师认为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理解论文的主题。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马欣欣,论文题目是《天理·心知·人为——荀子礼论的核心线索》,由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倪超老师进行点评。倪老师认为本文关注到荀子思想的关键问题,选题比较新颖,从本体和工夫的视角来研究荀子目前学界关注的较少,这是值得肯定的。倪老师对文章的篇幅及一些新的提法作了肯定。倪老师认为文章还是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一些论述不够严谨,论证有待优化,并对文章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修改意见。

  分论坛二由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姚裕瑞老师主持,姚老师提到“稽古”系列研究生工作坊和“历下论学”研究生论坛是有价值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是一次难得的合作。另外,姚老师对各位参会老师和同学进行了隆重介绍和感谢。

  上午场的第一位报告人是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博士生佟欣妍,题目是《一本与对待——二程理学再探讨》,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恒老师进行点评。张老师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复述,表示很受启发,并指出文章观点明确,逻辑性和创新性兼备,对文献引用准确。张老师也指出自己的三点疑问,并提出建议,表示适当用程朱学派的独特理论如体用论来进行论证会更好。

  第二位报告人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颜圣麟,题目是《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学理演进——以朱陆、阳明为线索》,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老师进行点评。彭老师认为文章展现了年轻学者宏大视野和学术抱负。创新之处颇多的同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创新点多也面临更多挑战。彭老师也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文章将传统道学和陆王心学称为“宗派”,但儒学分支一般不称为其“宗”,同时也提出“性真的纯吗”等问题以供思考,建议文中新颖之处需要更多论证。

  第三位报告人是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楼庭坚,题目是《神秘主义与儒学的现代开展:以熊十力和梁漱溟为中心》,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徐庆文老师进行点评。徐老师认为文章体现的思考和问题意识很强,用西哲的方法进行讨论,视野宏大。文章对于熊和梁二人找到的中国哲学建构方法把握得准确透彻。徐老师也提出了问题,如“西方哲学人文主义色彩也很浓重,不完全是理性和科学的,如何处理这种特征”等,同时建议文中可以加入关于冯友兰相关思想的讨论。

  第四位报告人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马英豪,题目是《试论传统儒家视域中孔子继承“先王之道”的合法性——以“祖述尧舜”说为中心》,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姚裕瑞老师进行点评。姚老师赞同文章的选题价值和体现出的问题意识,认为其对儒家学术形态的流变有意义,具备哲学深度。文章从细微的角度切入,以小见大,整篇论文具有充实感。同时,姚老师也指出了文章的问题:如文章题目过长且容纳的语意层次过多,不能反映全文精彩之处,可以进一步斟酌使题目反映主要思想,并给出了选题上的参考;另外从文章架构上来看,文中材料丰富,可见学术功底扎实,但也存在有枝蔓的情况,铺垫较多,应抓住核心问题,进一步精简,精益求精。

  下午场的第一位报告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硕士生刘星鼎,论文题目是《简帛五行“圣”观念的义理变迁与境界倾向》,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老师进行点评。杨老师认为,中国早期文本的研究比较困难,该文章能对出土文献进行如此深入的研究,很了不起。杨老师对论文主旨与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认为析比较细致深入,用了很大的心力,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杨老师也在简帛本《五行》比较、“圣”的境界义出现的具体历史时间和该具体哲学问题的早期儒家思想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完善的建议。

  第二位报告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吴婕,论文题目是《动静与“流行”——朱子学的“道体”论》,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文明老师进行点评。唐老师认为论文所探讨的题目很重要,问题处理清楚,整体结构完整。但在说明时可以更多把握思想史的维度,对每个时代学者的解释偏向形成的原因进行交待,不仅仅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论证会更好。在引用学者的说法时也要注意有些地方可能不恰当。唐老师也从写作的方面提出了建议。就论证材料而言,朱子讲“仁体”有时也是讲“道体”,讲太极除了“理”“气”还要讲“天地之心”。从论述重点来看,最关键的是朱子与陆九渊有关“太极”“无极”的辩论。在论文中应集中分析朱子和朱子所涉及到的文本,后学的说法不一定要放入正文中。

  第三位报告人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马萍萍,论文题目是《工夫与知行——论王阳明“知行合一”与朱熹知行观的关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讲师吴祖松老师进行点评。吴老师指出文章的优点是宋明理学的理论扎实,知识全面,语句颇见功力。吴老师细致地提出了修改建议:在文章的整体书写中应更为聚焦,找一个小切口以点带面、以点带线,部分论证要更深入和充分;对哲学家的称呼需统一,摘要中观点的细腻度需要加强,在文献综述之后应对前人的观点做出评论;部分概念需要再考虑和厘清,表述要更准确。

  第四位报告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硕士生季玉洁,论文题目是《<易传>“大人”辨析》,由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郑随心老师进行点评。郑老师对文章的优点进行了表扬,论文对于经典文本的把握准确,对二手文献的阅读和认识充分。随后,郑老师点出了文章中待改善和提升的地方。从问题意识角度看,前言部分在表述上存在偏差,准确度需要提升。论文的观点和论证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在推动性和闪光点方面要多注意,应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来进行讨论。文章各部分的框架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重点问题需要更多着墨。

  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徐庆文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李春颖老师分别致辞。

  徐老师对各协办单位、参会学者、同学致以诚挚的感谢,并就各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表示高度肯定。指出本次会议的论文不仅选题丰富,角度新颖,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善于挖掘新材料和新思想。很多论文不囿于既往的研究,敢于推新,深感后生可畏。最后,徐老师再次对各位参会专家、同学表达了感谢,并欢迎大家有机会来山大做客。

  李春颖老师对各位老师和学生表示了感谢。重点指出,本次论坛为青年学子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平台,一位老师详评一篇文章,大大有助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深入推动思想交流和中国哲学进一步发展。同时,李老师指出,法大国儒发起“稽古”的原初目的包括了搭建学术共同体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希望山东大学“历下论学”研究生论坛和“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吸纳更多的高校、学者和学子参与进来。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