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薛立芳:善于选择经典书籍 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4-25 11:23

   编者按: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孔子网特推出“阅经典 传文化”专访报道,旨在推动全民国学阅读,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文明及道德素养。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应天书院)副教授薛立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经典能够成为经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典著作能够跨越时代,因为它所关注的主体是人,有着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经典都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现实,认识自我,找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定位。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应天书院)副教授 薛立芳

  1.“4·23”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总会成为热点问题。您觉得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是否依然旺盛?

   薛立芳:经典能够成为经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典著作能够跨越时代,因为它所关注的主体是人,有着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无论发展到什么时代,经典都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现实,认识自我,找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定位,让我们找到一条愿意为之奋斗的美好人生之路。经典著作关注人本身,关注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汇聚了先贤圣哲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见解。这是每个人在现实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尽管时过境迁,我们每个人依然能从经典中汲取智慧,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旺盛。

  2.很多经典产生时的语境与当下已大不相同,您怎么理解?

  薛立芳:经典产生时的语境与当下确实已大不相同,大众去读这些经典可能就比较有距离,但这也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古人读经典时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也不容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宋代邵康节读《易》“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犹以为未至,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 叶适诗中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东坡诗中说子由“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又说“《易》可忘忧家有师”,还说自己读易的情形应当是“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这些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读经典其实也十分困难,需要特别的专心与定力,但同时又能体会到那种读书每有所体悟的喜悦。

  这就是经典的价值,越有距离,越有难度,更需要我们去细心体味,深入思考,每个人需要付出一定地努力才可以在经典阅读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3.如何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近经典、理解经典?

  薛立芳:如何让大众更容易接近经典,理解经典,我想并没必要改变经典自身,而是作为读者我们要善于选择。经典也有比较容易理解的,大众可以通过读诗词来感受古人的精神气韵,逐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根据自己喜好再由简到难地去选择就可以了,对每个人来说读书都应该是很幸福的事,不必勉强。

  4.近些年,每年出版的新书有几十万种,但常常有读者抱怨好书不多,或者好书埋没在书海之中,不便寻找。您有什么关于经典的书籍推荐?

  薛立芳: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大可以根据自己爱好由简到难地来选择。若是对自己当下有用的那便是好书。但我还是很乐意推荐大家读《周易》,《周易》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读《周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与厚度,读懂古人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生最深刻的思考。正像《系辞传》中讲的“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道德与事业总是相互促进的,好的道德有利于推动事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德行。《易》就是教人不断地进德修业的书。

  《易》不好读,读易可以先读《系辞》,《象传》部分。尤其是《大象》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经成为君子人格的代表。《大象》的内容不多,每卦一句话。如果稍稍用心,每个人都可以背诵。可以让我们从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中学习君子的品格,通过不断地提升道德,来推动事业的发展。相信大家都能读得懂。金景芳先生的《周易讲座》是先生讲《周易》课程的讲义整理著作,深入浅出,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著作。

  另外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人物比如苏轼、李白,可以读他们的诗文集,比较有趣,又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地我们还可以学到有很多极富表现力的文辞。

  (采访整理/赵珂)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