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儒见新媒体 >孔子会客厅
视频介绍
时间:2016-05-09 15:32:00   作者:   来源:中国孔子网

史幼波:回归内心,才能找到快乐

  问:《论语》里面经常讲到“乐”,甚至到了宋代,大家学习儒家都要去追寻这种“孔颜之乐”,您觉得古人为什么“ 乐”,“乐”的源头在哪儿?为什么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有很多人不快乐?

  史幼波: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儒家的核心,在宋儒周敦颐教二程,教这两位大儒弟子,当时就提出来,你们要入门,要学习,跟着我学习,必须要把“孔颜之乐”要悟透。孔颜之乐是什么东西?颜回是什么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住在陋巷,住在贫民窟里面。甚至于吃饭喝水都没有正常像样的工具。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别的同学们都觉得,哎呀,颜回你应该做点生意嘛,应该挣点嘛,都为他担忧,但是颜回自己不改其乐。他很快乐,他为什么快乐?生活都已经很难维持一个正常的生活。他居然都能够快乐,这是为什么?他跟孔夫子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孔夫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陈、蔡绝粮七天,居然孔夫子弦歌不绝,一边玩乐器一边唱歌。为什么?绝粮七天,水米不进啊,人都快饿死了,他还那么高兴。为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只有我们学习儒家精神的人,体会到了这个“孔颜之乐”,你才是真正的儒者。你才是真正地明白了儒家精神的核心。他乐是乐什么?君子忧道不忧贫,自己贫穷,自己生活没有来源,这不是一个真正儒者担忧的,真正担忧的是什么?真正担忧的是道不行。道是什么东西?道,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就是人间最宝贵的,能够让我们的精神沿着正的方向去前进的这么一条道路。而学习儒家,当你找到了人间的正道,体会到了道对人的精神的这种支撑的作用的时候,那么人世间之间的,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所有的逆境,都微不足道。所以“孔颜之乐”是因为他们师徒两人是真正体会到了道的力量。所以才会如此快乐。

  问:对现在的人来说,怎样改变这种不快乐的状况,您有什么建议吗?

  史幼波:对啊,现在人对儒学,真正对四书了解的人有多少?很少。但是呢,大家的生活,比孔夫子当年,比颜回当年,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为什么不快乐?我们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人说,我希望追求财富,为什么?因为有了财富,我就会很快乐。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追求财富。但是,我们可以去问一问那些财富追求到手的这些人,他们快不快乐?就像央视当年做过一个“你幸福吗”的采访一样,你见人你去问,那些我们所看到的在财富上面成功的人,或者说社会地位上达到了很高地位的人,你问他真心话,你快不快乐?我敢说,绝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把快乐建立在了外在的权利,外在的地位,外在的财富之上了。而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当你绕了一大圈去寻找快乐,寻找不到的时候,而儒家,我们的古圣先贤直接告诉我们,其实你回到你的内心,让你的心去体会天地之间的正道,你体会到了“道”,你体会到了道心,本身它就是无比快乐的事情。而现代人,按西方哲学的说法,现代人是“异化”了。什么叫做异化?就是人不是人,人已经变成了物,成了拜物的一个人,失去了做人的主体性,所以才会不快乐。当你回归,回归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当中来,回归到古圣先贤所留下的精神当中来,这个时候,才会找到真实不虚的快乐。不然的话,你在社会上无论你怎么样地追求,无论你最后追求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最终都不可能给你带来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问:《论语》里面讲“学而时习之”,早期的儒家“学”和“习”是并重的,甚至是更强调“习”。而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却仅仅把传统经典作为一种知识在“学”,而忽略了“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您有好的建议吗?
    史幼波: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说到“学习”两个字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小学生背着巨大的书包,非常沉重地进到学校里面,然后摊开作业一大堆,好像这个就叫学习。但是实际上我们回到《论语》的原典当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经常学,学完以后,在学的过程当中,经常又去练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亦说乎?“不亦说乎”是一个感叹句啊。什么事情还有这个事情快乐呢?我学到了,然后经常去实习,去运用,这么快乐的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习变得如此沉重?如此痛苦?如此压抑?那么我们没有把学习的真谛找到。学习的真谛是什么东西?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搞清楚。《论语》里面,孔夫子讲过,他老人家是十五而志于道,十五岁的时候他立志要求学,但是他的志向是求的是道,所以孔夫子说,自己是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可以说是孔夫子他学习的全部对象。他学习的对象是什么?目标是道,能够认识人间正道,然后要去达到这个得道的目标,他的依据是德。我的德行修养够不够?但是我们现在的学校里面,道德课程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起眼的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这个才是最关键的课程,至于说思想品德教育,这个说实话,有几个学生,有几个老师真正地重视?但是儒家的学问,它的核心针对的是道和德,德行是道的一个标志,你“德”没得到,你对道有没有真实的体会,就在你的德行上面表达出来。所以“志于道,居于德。”而德行,怎样子才能够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那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所以“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德行的依靠是“仁爱”的“仁”,你有爱心,你对自己的亲人有爱心,你对你的朋友有爱心,你对你的师长有爱心,乃至于你对陌生人有爱心。有爱心,就是你有德行的标志。最后“游于艺”,当然我们说“道德仁”,还是觉得有点儿累,那么,在这个人的生命当中,通过“艺”,通过文学,通过艺术,通过书法,通过绘画等等这些艺术,让我们的这种道德仁义变得非常的活泼,非常的生动,非常的自由,这是孔子的全部学问。当我们在这样的学问当中去“学而时习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不快乐吗?一定会很快乐的。一个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而且还经常去练习,“不亦说乎?”多高兴。但是像我们现在的小孩子,真的是不断地说减负、减负、减负。最终还是减不下来,这就是古今教育它的核心理念的差距。
 

 

  

  

责任编辑:刘兴胜
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