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经”是经久不易之书,“典”是规范神圣的大册。中华民族在漫长传承的历史长河中,培植了中华历史的根,思想之源,信仰之魂,经典著作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源头和魂魄所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过程;宣传经典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传承好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思过半矣;宣传好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就尽在其中了。
2021-09-30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在山东曲阜开幕。来自31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政要、使节、专家学者等500多位嘉宾相聚曲阜,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进行主旨演讲、高端对话、高端访谈、驻华使节访谈、分组对话、青年论坛、青年访谈等30场对话交流活动。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在接受中国孔子网、中国网儒学频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就从读经典开始。一个民族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那就要继承好经典。如果一个民族要想走向世界,要致力于甚至以辉煌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话,也要解读好经典、宣传好经典、传播好经典。
2021-09-30儒门重德教,儒家论德有何当代价值?根据儒家的思想体系,我们可将“德”分为不同的层次。《庄子》“内圣外王”可以概括儒家特色,可见儒德有内、外之分;《大学》描述教化层次为“修齐治平”,可见儒德有个人、家庭、国家、天下之别;《周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可见人不仅面临社会问题,还会面临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2018-07-12巴蜀易学素有渊源,两汉为滥觞期,六朝为续传期,唐代为总结期,两宋为高峰期,元明以下则为流衍期。自两汉迄清末,历代巴蜀易学著作约有180余种; 数量虽然不多,然特征却很鲜明,流派众多
2017-04-10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绵长,孕育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历经了金沙文化玉器时代,三国蜀汉文化流光溢彩,藏、羌、彝少数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巴蜀大地人文 荟萃、英才辈出,巴蜀自古多才俊,文翁治蜀文教敷,太白诗仙李白、宋代文豪苏轼、画坛巨擘 张大千、文坛英杰郭沫若等大批文人大师汇聚于此,孙中山先生曾感言“惟蜀有才,奇瑰磊落”。
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