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享阅读之美 建书香中国 >腹有诗书

邓立光:以读经涵养人格与国性

2017-03-22 15:26:00  作者:汪瑞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落实的主要途径、措施等做了详细阐述,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士为之欢欣鼓舞。近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论坛”上,多位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畅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道,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落地出谋划策。

  

  

  邓立光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

  中国当代的中小学价值教育应该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这是因为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不少流弊,已经不敷应用;也因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用自己的传统来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国人之幼、小、中学价值教育应集中于人格与国性之养成,而人格与国性之养成必由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来完成。严复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看到,读经是涵养国人人格与国性的必由之路。故总课题组不但确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价值教育之本,更拟定幼、小、中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以供各实验学校印证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格与国性的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精神敬天法地、修己利他、公平分配、知行合一。这四个特点,符合价值教育培养人格和国性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正因为此,我国的价值教育必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也是教育“立德树人”须尽全力之所在。

  四书与五经的核心要义,无不在涵养人格。读经是涵养国人人格与国性的必由之路。唯一需要留意的是,由传统进入现代,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政治和信仰的转折。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天下文化,比较缺乏现代国家所需要的那种维护国家独立完整的爱国意识。因此,我们需要找一种素材,它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所有美德,又能开启中国人今后的爱国精神。这最好的素材就是从1840年以来奉献民族、身赴国难的爱国人物。应该给予这一时代的爱国人物特别的重视,以他们的民族气节,作为衔接传统美德与现代爱国主义的桥梁,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可以保护国家、促进团结、面对未来的文化。

  

责任编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