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干春松
1.jpg

干春松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内外多家学术团体的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

  • 干春松:天、天命、天道: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理性”和“信仰”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早期中国思想中的“天”概念有很多的讨论,同时,新近出土文献又增进了对于诸如“天”与“天命”这些关键术语的理解。本文首先聚焦于传世文献中“天”“天命”与“天道”的分析,追溯并澄清早期中国思想的发展;其次反思了梁漱溟和徐复观建立的“理性早熟”... [详细]

    2022-01-20 14:59
  • 干春松:“本心”与“民本”——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陆九渊“本心”观念有很强的实践指向,这也是以往研究中有所忽视之处。陆九渊十分关注道德意识与道德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孟子以来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也体现出陆九渊发明本心和将其转化为政治实践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改善民生的行动。 [详细]

    2022-03-17 11:28
  • 干春松:八十年代的孔子

    这两天为了来开这个会,看了一些王学典先生写的关于八十年代的文章。刚才那个环节讨论得比较热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八十年代”认识的问题,尤其是杨平先生主张要站在外面看的那个评论,对我很有启发,觉得对于八十年代的认识, [详细]

    2019-04-17 09:19
  • 干春松:儒家基于“类”产生“共感”,形成共识桥梁

    2018年11月25日,由山东省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山东省泰山学者、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详细]

    2018-11-29 08:56
  • 如何理解“现代新儒学”思潮

    新儒家思潮是一个多面相的集合体,其内部有很多分歧。我们要知道,在大陆文化自毁的年代,港台新儒家在这样的花果飘零的境况下做了维持儒家一线生机的最为艰辛的工作。作为一种思想和社会相结合的思潮,大陆的儒学发展呈现出于港台新儒学不太相同的面相。 [详细]

    2016-11-17 09:02
  • 曲阜是中国人的精神首都 重建中华礼仪有三策

    在我看来曲阜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首都。在历史上,中国的制礼作乐大多时候都是由曲阜这一带的人做的,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其次,中国的孔子研究院坐落在曲阜,但它的行为有全国性的意义,所以由曲阜进行现代礼仪的设计、推广,是名正言顺的。我希望我也能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为礼... [详细]

    2016-10-08 09:14
  • 这个世界会好吗?-最后的儒家梁漱冥

    这两天因为写一篇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评论,所以又找来一批关于梁漱溟的书来看,包括最近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 [详细]

    2007-09-18 21:00
  • 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对于儒家的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1912年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显然不单纯是一种观念化的思想流派,它更多地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本文正是试图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现实的生存状况。我主要是从两个层面来讨论这种制度化的存在。 [详细]

    2007-07-29 20:27
  • 当前儒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

    儒学在整个20世纪基本上处于“魂不附体”的状况,在以科学主义和进化主义为主导的历史观的影响下,在不全面的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观念和制度体系逐渐被确定为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原因,并被认为是阻碍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详细]

    2007-07-26 10:57
  • 孔教和变法——民国前的康有为与孔教运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制度变革,使得原来与传统制度融为一体的制度化的儒家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体制性支持,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于儒家的传播、儒家与权力之间的关联被割断,进而造成了儒家“魂不附体”的状况。 [详细]

    2007-05-20 22:08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