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文化的力量 >代表委员谈传统

文艺界代表委员提出:以文学凝聚起崇德向善的共识

2017-03-17 11:32:00  作者:欣闻  来源:文艺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成为了亿万国民的精神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多位文艺界代表委员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核,是凝聚信仰汇聚力量的重要价值观念,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全社会凝聚起崇德向善的共识。

  张平代表谈到,近几年我们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以及其他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正面描写优秀共产党员、改革者的文艺作品还不够多、不够优秀,描写优秀领导干部、感人基层群众的现实主义主旋律的作品缺少影响力。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转型中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各行各业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没有足够的作品来正面描写这些人、这些事,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他建议采取一些扶持措施引导文学艺术创作,推出更多老百姓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主旋律作品。

  熊召政代表说,当下中国,文化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让灿烂的中华文化重新引领我们的生活,让淳美的民间风俗重新成为时代的风景,这应该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我们的使命。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在正处在中华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要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重建我们的文化体系,构筑我们的道德规范,疏通我们的当代文脉。有一些问题,我们一时还不能用立法的形式予以规定,但开展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

  “你只要讲好了故事,塑造好人物,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观众。”欧阳黔森代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流的文艺作品来弘扬,读者、观众可以通过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命运起伏获得启迪和力量。而这些作品则会一代代流传下去,对创作者、读者、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品倡导的是什么,人物是怎样做的,时间久了便会产生一种榜样的作用,大家便会尽量遵循,努力去做,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刘星委员也认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关键在于出作品,文艺“高峰”作品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建设,关乎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冯远委员认为,以“文”化人,以“教”育人,是为了铸造并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当今社会对于“教”的功用缺乏足够重视。彰显“教”的功能,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基础上,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提取其有益成分,并吸收世界各国人才培育的有益经验。要化零为整、化虚为实,吸收采用传统文化教育中类似“三字经”、“弟子规”等通俗普及、易于入耳入心的方式,将优秀传统道德与现代进步思想融为一体,以达到塑造当代国人应有文明素质的目的。

  范迪安委员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构建更加坚实和谐的社会思想基础,促成既具普泛性又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高层次社会文化认知,在兼收并蓄的同时突出中华文化高雅精深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高雅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条件保障和内容创作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要注意保护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景观并发挥其社会作用。

  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和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袁慧琴委员认为,激活戏曲遗产,创造时代经典,更好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服务,已经成为历史赋予戏曲界的神圣使命。她建议,通过实施当代戏曲名家优秀代表作推广工程,及时记录戏曲优秀领军人物、各行当优秀演员演出的传统戏、新创戏,并在中华文化的国家传播平台上积极推广。建立健全戏曲艺术的“国家典藏”制度和优秀剧目传承体系,持续推进剧种经典剧目体系、剧团保留剧目体系、传承人传承剧目体系、领军人物新创剧目体系建设。强化戏曲院团和戏曲学校及重点大学的跨界合作,重点加强戏曲适应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学科建设。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识,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时代社会,让人们在日常中有所领悟和感受,而优秀的文艺作品无疑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编辑:李婕